校内新闻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校内新闻 >> 正文

郑科院国标舞系主任张少杰老师荣登《尚舞》-《FIND发现》封底人物

2021年03月12日 08:31  郑科院国标舞系 点击:[]

    郑科院国标舞系主任张少杰老师荣登《尚舞》-《FIND发现》封底人物,,《尚舞》继续推陈出新,继《封面明星》后,重磅推出《FIND发现》封底人物,封底和封面都是书本的最为精华之部分,作为Finder,《尚舞》恰如舞蹈行业的系统程序,不仅是人们关注舞蹈首先看到的图标之一,还承载着呈现不同高质量舞蹈景象的文件预览功能。



先峰

DANCE FASHION·FIND

 

Find,一种释义为发现。发现,是社会发展的源,是人类进步的眼。

 

2019年,《尚舞》继续推陈出新,继《封面明星》后,重磅推出《FIND发现》封底人物,全方位、大篇幅诠释、展现舞蹈行业中不同的生活方式,关于舞蹈、关注产业,更关乎生活。

 

作为Finder,《尚舞》恰如舞蹈行业的系统程序,不仅是人们关注舞蹈首先看到的图标之一,还承载着呈现不同高质量舞蹈景象的文件预览功能。2021年,我们共同关注新发现——先锋。

 



发现——先锋人物【张少杰



 

时间的回响

张少杰

当暮色褪去,

整座城市都逐渐放慢了脚步,

走进校园,张少杰的身影依然忙碌。

那些看不见的时间里,

他或许担任评审,奔波于赛事之中;

或许作为交心的朋友,沟通外部合作;

最大的可能是泡在学校里,

专注于教学和学生成长。

时间不会说谎,它督促进取之人步履不停,

助推坚韧之人水到渠成。

时间会在每个细微处给予回响,掷地有声。



 

 

 





没有人永远年轻





在英国的艾尔伯特皇家礼堂中,来自郑州科技学院国标舞系的选手们首次参加International锦标赛。作为国际上最为重要的三大国标舞赛事之一,International锦标赛因其参赛人数之多、水平之高而备受瞩目,分秒间,都是令人屏息的强强对决。


赛场边缘,众多外籍评审中,一张硬朗的东方面孔格外醒目。张少杰望向赛场的眼神比当年多了几分坚毅与平和,他见证着学生们一点点蜕变,也期待着高起点终能锻造出每个学生的宽广未来。




郑州科技学院国标舞系成立于2014年,如今已发展为业内规模领先、师资一流的国标舞院系。张少杰与戴荔作为国标舞系的主创人员,亲自负责专业管理与教学工作,短短5年间不乏优秀学子,以下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:
刘文浩/王美琪:CBDF年度总决赛甲B组锦标赛亚军、CBDF年度总决赛职业新星冠军;
李子弋/邓榕:2019年上海喜盈门亚洲甲A拉丁冠军、亚洲巡回赛21岁以下组拉丁冠军、意大利 WDC业余新星拉丁冠军;
高润泽/葛玲:德国世界公开赛 German Open Dance Festival 国际业余拉丁前6、意大利世界舞蹈节 Festival Danza 国际21岁以下组拉丁季军;
郝乐:2018CBDF院校杯18岁以下组拉丁亚军;
朱思夷:2018年上海喜盈门18岁以下组拉丁冠军;
吴小天:2019CBDF中国国际标准舞总决赛21岁以下组拉丁季军;
李厚晨/翟莹莹:2019CBDF院校杯16岁以下组拉丁亚军、2019年亚洲巡回赛18岁以下组拉丁季军……

 


借力于郑州科技学院的宽广平台和丰富资源,张少杰在体系教学中真正感受到了属于二级院系的优越性与独特性。而这一切的水到渠成,实则离不开他专注于教学的初心。
初到郑州,张少杰关起门来,扎扎实实地修炼学生的内功。他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,回想起自己当年到英国求学时,外教还需要对部分基础技术进行回炉重造,这样既耽误时间又消耗财力的往事,一定不能在学生身上重现。
他形容学生是自己造出的,这辆要插上钥匙就能开,也许还无法精准地控制快与慢,但发动机一定不能有问题。
因此,他要求老师们在课堂中检查每个学生的动作,发现问题即时叫停,以错误动作为例,让所有学生观摩自省。与此同时,每位老师的示范讲解都需要精益求精。
关关难过,就关关过。从管理模式到授课方式;从专业教研会到学期总结会;从课程学习到日常生活,张少杰事无巨细。
看到一批批学生成功升入本科时,他知道,当初选择韬光养晦是对的。而当一对对学生在赛场上突出重围时,这一切又似曾相识……



2005年的英国UK公开赛上,张少杰与戴荔焦急又忐忑地坐在赛场边等待着最后成绩的宣布,听见主持人念到背号的那一刻,张少杰一下子跳了起来,拉起戴荔便冲进了赛场。他们首次以中国职业舞者的最好成绩闯入决赛,那是张少杰为数不多的情绪失控时刻。
原来,似曾相识并不是看见学生身上有自己当年的影子,而是面对赛场时,那份同样赤诚的初心。他知道,他们的未来将有无限可能,且必然超越自己。
风云变幻的赛场上,有黑马诞生,就会有经典谢幕。一代又一代怀揣着梦想与热忱的青年交替站上颁奖台,他们用汗水与泪水回应着老一辈满含期冀的目光。
没有人能永远年轻,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。



 

扒着门缝的少年



你是不是没进决赛?门卫没好气地说道。

是,我没进。
没进你还看什么?
没进我就不能看了?
同样令人难忘的,还有张少杰参加的第一场比赛。除自己外,班里的其他同学都顺利进入了决赛,他使劲仰着头,扒着门缝望向赛场,不料却被门卫赶了出来。


 


人生中的往往会在不慌不忙中磨练意志、扎实根本,对于张少杰来说,速度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1997年春天,16岁的张少杰随父亲到北京,作为插班生进入北京国际标准舞学院开始学习国标舞。北京国际标准舞学院是中国第一所国标舞大专院校,培养出了诸多国标舞冠军选手。
录取时,北京国际标准舞学院院长朱良津对张少杰的父亲说:孩子形象还行,但是柔韧性太差,基本等于零基础。先留下来学一年吧,学成了就继续,学不好你就领走。
在班级中年龄最大却跳得最差,张少杰站在教室最后一排,课上常常因为反应慢,被师哥师姐们接下来的动作挤到角落。这让一向要强的他心里突然有了落差,从前上学时名字可以贴上主校的大红榜,现在跳舞这件事怎么就学不明白呢?
张少杰和自己较上了劲,他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计划:每天早上4:30准时起床,翻过一楼,爬进二楼的教室,一直练习到同班同学6点上早功。下午5点下课后,用10分钟吃完饭就去练舞。他甚至计较到分秒,后来连午休也取消了。


古有云:大器曼(慢)成。张少杰相信,在悄然无声的时光中锤炼自己,这一切终有它的意义。谁曾想,那个从门缝中张望决赛场的少年,在历经一番寒彻骨后,真的收获了荣誉与掌声,他以当年中国职业舞者的最好成绩闯入世界3大赛事各职业新星组的决赛:亚洲巡回赛Asia Tour 5站职业拉丁冠军,第18届、第22届全国锦标赛职业拉丁冠军……
练舞突发急性阑尾炎、抱着音响看课数节拍,那段被遗忘的时光,在这些成绩面前忽然间不值一提。正如张少杰说的那样:进步的唯一捷径,就是让自己付出得比别人再多一点,没有收获的时间,可能是一种积累或铺垫。
随着训练强度的不停增长,张少杰的膝关节十字韧带和半月板旧伤又一次发作,肌肉能力日渐衰退,他感知到这一次,自己将不得不选择退役。
2010年,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编导工作室主任曹晓明(现任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副主席)精心策划的退役仪式中,张少杰以较为圆满的方式为自己的竞技生涯画上了句号。现场,一束光点亮了漆黑的舞池,张少杰仰起头,望向高空,而此时的戴荔头戴花环,正吊着威亚缓缓下落……一曲伦巴结束,两人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。
星并不远,梦并不远。张少杰始终相信,梦想与现实之间,有一根线相连,就像退役表演中,他伸向高空的那只手,只要踮起脚尖,就能拥有整片星空。


 

开往希望的列车



6月的北京,纵使什么都不做,只是站在太阳底下,人也能被晒出油。
张少杰和学生一趟趟地往返着把需要带走的行李搬上货柜车,汗水几近把全身的衣衫打透,而这身体上的难耐,远不及心里酸楚的十分之一。从北京去往郑州的那天,他的人生轨迹也就此发生了转变。
20119月,张少杰在重庆开启了自己的专业教学生涯,从选手切换到教师这个角色,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。隔年他转战北京办学,一方面感受到了首都给予的优越感,也同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心酸。
这其中包含了许多人力不可抗拒因素,例如:大多数北京中专院校的非京籍学生将不能在北京进行考试。张少杰深知一纸学历对学生未来的重要性,为确保学生都能两条腿进入社会,他甚至尝试在北京将中专同本科进行连接,但最终未尝所愿。


坚韧好像是我的天赋,学习、成长、训练、教学与发展中的任何困难,都能够被它抚平。
逆流中,只要不停下脚步,就依然有向上的可能。当能量积攒充足时,困境也可以称之为机遇,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,往往能够改变人的一生。
2014年,张少杰从北京来到郑州,追求着让学生都能拿到普通类本科学历的目标。
依托高校的本科教学资源,张少杰在郑州科技学院开设了国标舞小学、中学/中专、大专、本科多种学历教育,并实现了对口升学的一站式教学。
由张少杰、戴荔、张浩、宋晓蓉、郭俊、桑倩所组成的超级教师团队,几乎完整地延续到了现在。眼下,他正在原有基础上着力打造新型团队,目的是为了让每位老师都能最大化地发挥自身优势。




本着不需要回报,但仍要做到极致的态度,张少杰希望每个学生在进入学校后,都能受到所有老师的指导,让学生成为单独的、不同的个体,给他们的未来赋予多种可能,不局限、不复制、不模仿。这极大程度地避免了,A老师教的学生跳得和A老师一样这一专业教学问题。
在育人的长路上,他最在意的是学生在学校是否有体系良好的大环境,是否能学习到不同老师身上的优点,并在未来超越老师。
张少杰把专业院校与业余培训机构的关系比作鱼和水,哪一方都可以是鱼,哪一方也都可以是水。业余培训机构为专业院校输送了大量人才,是普及工作落实的第一环;而专业院校为人才的未来发展,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更多的可能,二者缺一不可。


通过每年举办郑科杯比赛,他邀请不同省市协会及业余培训机构的主要负责人,共同探讨未来人才市场的走向。他从不把赛事的收益放在第一位,反而逐年增加公益性课程,让参与其中的领队与老师都能够真正获益。
张少杰很喜欢交朋友,尽管现在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,但他还是很愿意在赛事结束后和大家做更深层的交流,主要目的,就是帮助别人。
在他看来,办校万万不能把路走窄了,只有资源整合、与人分享、换位思考,才能各取所长。


 

虚度光阴便是漂泊



谈笑间,记者问及学生们每次出国参赛时的必需品,他们的回答竟然是:如果只能带一件的话,那就带张老师!有他在,什么都不用愁。
仔细了解后,你大概就会理解,为什么张老师在他们眼中竟是如此神奇。


他会为身在异国的学生亲自下厨做上一顿大餐,填饱他们的中国胃;他会在发着高烧时,担心学生因交流障碍获取不到最准确的知识,依然选择充当课堂翻译。他给予学生的,不仅是专业上的指导,还有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爱。
回看张少杰自己,却是一个几乎没有生活的人。他常年过着以酒店为家的日子,仿佛停止忙碌的那一刻,才是漂泊。他坦言自己时时刻刻都有一种真实的紧迫感,这或许与曾经的从零起步有关,唯恐稍有放纵,就会前功尽弃。
可为什么如此忙碌,仍然要挤出空闲,亲自带学生出国参赛和学习?
早在2001年的青岛国际赛中,第一次参加职业新星组比赛的张少杰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:国外选手在音乐的感受、表现力和技术点把控上,与中国选手有着本质的差别。
毕业之后,张少杰在深圳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,他决定攒钱走出去,学习技术和了解文化.


第一次出国时,他几乎一句英文都不会。但课堂上想发问,想与老师进一步沟通,必然离不开惯用语,这让张少杰首先意识到了学习英文的重要性。
其次,英国的教室很小,可外国人对于舞蹈的专注度与热情度却很高。当在教室中看到各个组别的世界前6环绕在身边时,张少杰深受感染,这让他更加确定了今后还要继续出国深造,一直学习下去。
那时因为经费紧张,为了上一个半小时的课,他要坐7个小时的地铁和公交往返;比赛住投币式酒店,常常因没有及时投币,洗澡的热水突然变凉,明亮的房间忽然变暗。
英国的记忆于张少杰而言,很冷很湿。常年下雨的山区、茂密的森林,一条小路上,布满了他踏出的每一个脚印。
正因如此,他才不愿让学生重蹈覆辙,虚度一分一毫光阴。每次出国参赛与学习的经历,都是学生开拓眼界、蓄力向前的关键一步。
而当他们每每向前迈出一步,转身回望时,张少杰一直都在。



 

 

敢为人先 甘为人后



谈及现今数字时代为选手们带来的福利——丰富的资源和更高的曝光率,张少杰直言这是件好事,能够通过自身流量向大众传播舞蹈文化,换作自己现役于当下,也一定会做同样的事情。

其实,在媒体远不及当下发展的年代,张少杰因扎实的功底和俊朗的外表,也曾是荧幕前的宠儿,不仅录制红极一时的《舞林大会》节目,更受邀同钟汉良一起竞演舞蹈电影中的男一号。
纵览过往,命运的罗盘只要稍有偏转,结果就会完全不同,可张少杰却一次又一次坚定地选择了舞蹈。


生于20世纪80年代,长于90年代,在中国国标舞蓬勃发展的历程中,张少杰是锐意进取的先锋。裹挟在时代的洪流里,常人似乎很难找到自身的属性与定位,可他却丝毫不掩饰自己在事业上的野心,从容且坚韧地回应着这一切。
我相信未来发生的所有变化,都是好事。眼下,事业已经走向持续发展,未来,我希望能够和学生们从如今的相互信任走向携手并肩。
无论敢为人先,还是甘为人后,张少杰的那份爱始终延续着,随着时间的发酵,历久弥坚。




  在有限的生活中,张少杰会陪伴父母和女儿,去不同国家度个小假,偶尔尝试自己喜欢的极限运动:翻个山、越个岭……此外,他尤其喜欢钓鱼。钓鱼时最要专注,等待越是漫长,鱼上钩的那一刻,刺激感和成就感也就愈发强烈,正如他一贯的厚积薄发。
他懂酒也像酒。临近不惑之年,张少杰仿佛把自己活成了一种混搭,不同种类的酒在相互碰撞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,独有的味道更是在他的每个人生节点构成了珍贵而特别的参照系。正如不同视角下的他,既锐利,又顿挫。与生俱来的坚韧、时时刻刻的紧迫、兼收并蓄的开放、让利于人的平和……
此刻,这一坛酒便真正被打开了,那是藏在岁月里的味道。


文章转自:尚舞杂志


 

上一条:郑州科技学院国标舞系2021年招生简章 下一条:我们开学了

关闭

地址:郑州市二七区马寨工业园学院路1号邮编:450064
招生热线:0371-56150666; 0371-56150888; 0371-56150999
网址:http://www.zit.edu.cn